《延禧攻略》一耳三钳的意思是什么 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?
《延禧攻略》剧组翻阅史料用心考量,首次将绒花通过影视剧呈现给观众;峨眉淡扫,一耳戴三钳,体现了满族女子区别于汉女子一耳一坠的重要特征;玉手执扇缓缓轻摇,扇面缂丝通透、绣工精美,明花暗纹、鲜花飞鸟相得益彰,是由数位传统手工艺传承者用成色上好的飞禽翎毛精绣而成;一身豆沙色旗装更显素雅娴静,领口嵌以翠玉,肩、臂、胸、背则绣以大小不一的牡丹花,花瓣舒展栩栩如生,衬出富察皇后的国色天香。
据载,历史上乾隆尤为看重“一耳三钳”,即一耳穿三孔、戴三钳。这一风俗从乾隆四十年直到清末都一直被遵守着,光绪《大婚典礼红档》还记录了大婚典礼时皇后“耳饰左右各三,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”的冠服。
此外,乾隆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发式“两把头”、钿子吉服,以及一天只能织两寸的缂丝、由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相结合的点翠工艺,诸多细节无一例外充斥着匠心和考究。
延禧攻略一耳三钳是什么习俗一耳三钳:满族妇女的服饰风俗。满族旧俗,女孩儿出生后,一耳穿三孔,戴三钳,称为“一耳三钳”。耳钳亦称“耳环”,富者用金、银、翠、玉为质,贫者以铜圈充之。
清代宫廷后妃及民间女皆此妆束。这种习俗,是满族妇女必须遵守的,据载,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,乾隆皇帝说:“旗妇一耳带三钳,原系满洲旧风,断不可已饰,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,皆带一坠子,相沿至于一耳一钳,则竟非满洲矣,立即禁止”。 乾隆年间,满族贵妃亦有一耳饰5钳者。诸如此类记载在《清稗类钞》中都屡见不鲜。以后嘉庆、道光等朝也都强调,所以这种习俗在满族妇女中,延续了很久。清末宫廷社会中的女性一直遵守这一风习,如光绪《大婚典礼红档》中记录典礼时皇后的冠服:“耳饰左右各三,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”。 直到民国初年,在东北满族聚居的地方,仍可看到一些老年妇女耳戴三钳,有的竟因耳垂窄小,强扎三孔,结果将耳垂豁开的情景。可见,这种“一耳三钳”的耳饰也是入关后满族的标志之一,有别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