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上富察皇后去世后对乾隆皇帝的影响有多大?
三、
无法接受皇后去世的乾隆,性情也变得暴躁偏执易怒。
富察氏去世后,他下的第一道诏令,是皇后遗体和大船必须立刻运回京。但如何把船拖出水面穿过狭窄城门,成为执行大臣共同的棘手难题。乾隆甚至想过把城门楼拆掉。后来礼部尚书想出办法,命人搭出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,上设木轨并以鲜菜叶铺垫润滑,经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才得以进城。
这只是乾隆粗暴命令的的开始。他为皇后举行空前的空前的国丧。他宣布罢朝9日,王公大臣素服斋戒27日,京城一律不得婚嫁,各地不禁婚嫁但不得奏乐。所有男性百日不得剃头。对于违令犯错的,他给予极其严厉的处罚。
第一个倒霉的,是皇长子永璜。因为居丧时没有尽礼,他遭到乾隆公开斥责,其师傅、 俺达均遭罚俸。其中和亲王弘昼、 大学士来保、 侍郎鄂容安各罚俸三年。
其次倒霉的是刑部。乾隆发现,皇后册封文书满文版出错,, 将“ 皇妣”译为“ 先 太后”。 乾隆怒责翰林院大不敬,将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( 后赦) ,并将刑部官员全堂问罪革职留任。
接下来撞抢眼的还有工部和礼部。因办理皇后册宝不敬,“制造甚属粗陋”,工部官员被全堂问罪;因册谥皇后议礼舛误, “ 诸凡事务, 每办理糊涂” ,礼部堂官也分别受到降职处分。
连外地官员也未能幸免。国丧时,一些外省官员未能奏请来京吊丧。乾隆为此大发雷霆,特别指责那些满族官员, “盖旗员地分亲近, 沐恩尤为深重。 一遇皇后大事,义当号痛奔赴, ……不致漠不相关也”,结果,各省满族督抚、将军、提督、都统、总兵, 凡是没奏请赴京均各降二级, 或销去军功记录。
紧接着,乾隆的怒气又撒在两位年龄最大的皇子身上。乾隆指责皇长子和皇三子:“此次皇后之事, 伊于人子之道,毫不能尽……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,……伊等如此不孝, 朕以父子之情,不忍杀伊等,伊等当知保全之恩,安分度日, ……若不自量, 各怀异志, 日后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, 与其令伊等兄弟相杀, 不如朕为父者杀之。”这样生生断绝两人继位可能。
即使百日丧期结束之后,乾隆还在究丧期内剃头的臣民。大批官员因为违令剃头,或被革职发配,或被盘斩监侯,或被赐自尽。一次不慎的违礼行为,可能遭来性命之忧。
这次因丧礼引起的政治风波,就这样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。所有臣民都因为皇帝的创伤应激,陷入了迷惑惶恐不安中。
四、
皇后去世的创伤,也让乾隆对自己开始怀疑:自己真的是天选之子么,自己真的能随心所欲控制一切么?
乾隆的早年生涯异常顺利。他自幼被爷爷康熙帝宠爱,父亲雍正即位后备为重视。虽然雍正主张秘密立储,但他的储君位置早为人知,二十三岁就平稳继承皇位。在家庭生活中,他早早拥有富察氏这样的完美妻子。这些早年优势让乾隆形成夸大完美的自我。
刚即位的时候,他试图以宽大怀柔的政治态度,树立自己区别父亲的执政风格。这包括释放雍正朝被圈禁的皇叔,扭转雍正时过度繁苛的政令。这些宽缓政策引得臣民的赞誉拥护。这些都强化了乾隆“独得天眷”的得意心态。
然而,乾隆十三年前后,乾隆过分完美的自我,却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质疑。军事上,讨伐金川损兵折将,师久无功,令乾隆颜面无光。重臣讷亲、 张广泗、庆复,都成为金川败绩的替罪羊,被乾隆处以了极刑。政治上,官僚体系的腐化和惰性,也因乾隆的宽大开始恶化。贪污腐败开始滋长,官僚机构日渐废弛,党争依旧喋喋不休,让乾隆开始重视和不满。家庭上,永琮和永 两个嫡子先后夭折。最亲近的皇后撒手人寰。甚至自己的皇长子,也在两年后病逝。完美的家庭生活开始剥落瓦解。
乾隆十三年,对于乾隆是敏感的日子。他的父亲雍正,正是执政十三年后去世的。十三看起来是不吉利的数字。各种不顺都提示他生命的脆弱性。乾隆自信完美的心态开始崩塌。贵为君王他第一次感到无力感,怨天尤人的暴戾情绪开始滋长。他开始对自己的假想敌发起了攻击。无论是官僚还是亲贵,无论是皇子还是妃嫔,都成了他暴怒情绪的牺牲品。
精神分析师科胡特认为,个体的自恋性暴怒情绪,来自儿时形成的夸大自我。夸大自我本身是不稳定的。对死亡和失控的恐惧,易让夸大自我开始崩解,出现攻击报复的强烈愤怒。
早年过于顺利优越的成长经历,让乾隆形成脆弱的夸大自我。这种自我缺乏韧性,很容易在挫折中崩解。原先,乾隆还能受到富察氏温柔的呵护。但富察氏去世后,乾隆的心态开始严重崩塌。原本脆弱任性的自我,因为专制权力更加放大,成为令臣民恐惧的淫威。